您的位置: 首页 >> 院内新闻 >> 正文
审核评估知识问答(五)
发布时间:2024-02-13   点击数:

审核评估知识问答(五)

一、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有哪些?

答: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分为“两类四种”方案。第一类设一级 指标 4 个、二级指标 12 个、审核重点 38 个,第二类设一级指标 7 个、 二级指标 27 个、审核重点 78 个。该体系有以下四个特点:

1)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。第一类审核评估少而精,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、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,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,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。第二类审核评估量大面广,细分为三种,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、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。

2)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。设置思想政治教育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、生师比、生均课程门数、优势特色专业、学位论文(毕业设计)指导、学生管理与服务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、毕业生发展、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,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。

3)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。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,既体现国家意志,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。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,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、类型必选项、特色可选项、首评限选项,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。增加定量指标,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, 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,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。

4)监督高校办学“红线”问题。增设教师、学生出现思想政治、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,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“负面清单”,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

二、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?

答:1)增加线上评估环节,优化评估流程。综合运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实行线上与入校评估“一体化” 设计,充分发挥线上评估考察优势,“做全做深”线上评估、“做准 做实”入校评估,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相结合,让评估流程“优起来”。

2)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,实现一校一案。“两类四种”评估方案中,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、弹性设置定量指标,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,兜底线、促特色,尊重学校自主选择权和专家专业裁量权,与学校一起制定“个性化”评估考察方案,实现一校一案,让组织实施选择权“落下来”。

3)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,落实减负增效。深挖常态监测数据,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(以下简称“数据平台”) 和年度就业质量数据生成数据报告。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、天数、环节,免于评估考察已通过教育部认证(评估)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(课程),多措并举避免重复工作,让评估负担“减下来”。

4)丰富评估视角,强化多元评价。构建了“1+3+3”校内外多维立体综合评价体系,分别从常态资源、学校、教师、在校生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进行评价,让评价体系“立起来”。



版权所有: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    技术支持:信息化建设办公室    陕ICP备 05001587 号